經濟學人用這個標題強調「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 FinTech)對傳統金融業所加諸的磨難,亦即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已經開始提供銀行服務,這些高科技公司認為金融不過是有關位元和位元組(bits and bytes)的管理,由高科技公司來處理FinTech業務會比傳統銀行更適合。FinTech的發展,將使銀行業更加脆弱並減少利潤,但銀行不太可能被完全消滅。FinTech至少在下列方面比傳統銀行更具優勢:P2P網路借貸、群眾集資、互聯網支付,以及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 "adviser")。
經濟學人在其特別報導中指出:P2P網路貸款公司,包括Lending Club、Prosper、SoFi、Zopa 及RateSetter,已經提供了100萬筆價值100億美元的貸款。P2P網路貸款與Uber之於汽車、Airbnb之於飯店,都屬「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概念的應用。P2P網路貸款提供一個中介和信用評分的平台,讓存款人與借款人在平台上直接完成借貸交易,不同於銀行以仲介資金直接賺取利差,P2P網路在平台上收取服務費為其收入。而且P2P平台進行一個類似銀行體系的核心任務:藉著信用評分,他們選擇誰獲得信貸,以及以何種利率獲得,而且對於有拖欠貸款之風險者,平台業者會將他們的名字傳播給該平台的放款人。因此,在小額借貸方面,P2P網路貸款快速成長,對傳統銀行形成強大的壓力。
在群眾集資(crowdfunding)方面,資金需求者知道他收到的錢可以永遠不需要償還;他的義務就是把集資後所生產的商品按照約定的價格和數量,寄送給當初的資金資助者。這種方式的集資,比較像預售,在互聯網世界中則類似P2P網路借貸的實物償還,而且這是傳統銀行業者不曾有的業務,即使風險資本(Venture Capital,即台灣之創投公司)也沒有這樣的經營模式。
在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 "adviser")方面,由於機器人更擅長邏輯演算,將使傳統「人類」財富顧問在處理眾多資料且需邏輯運算時難以匹敵,從而顯得落伍。機器人顧問的另一個主要賣點是他們承諾除了年費外,不會從他們的客戶身上賺其他的錢。相對於傳統銀行的理財專員為了賺取更多的佣金,經常會遊說客戶買一些並非客戶最需要的金融商品而言,robo-advisers(或稱robo-advisors)更令人信賴。
在互聯網支付包括海外匯款、行動支付等方面,金融消費者自行透過網路,遠比臨櫃作業更省錢省力,甚至更快捷,而且任何時間都可進行,不受銀行營業時間限制。在這方面,傳統銀行業者只能強調傳統系統若在自家銀行內部進行匯款、支付等作業,因是在封閉系統內,會比互聯網更安全;即使跨行轉帳、跨行通匯,在高度監理下的銀行作業也會比互聯網更安全。然而,互聯網支付在安全上也有積極顯著的改進,例如Apple Pay 使用tokenization 技術,它能取代信用卡卡號,透過無線網路在裝置間傳輸複雜的編碼,強調即使 iPhone 手機掉了,信用卡資料也不外洩。
更值得注意的是「網路外星人」(指從不使用網路交易者,通常是老年客戶或對網路始終沒信心者)已經逐漸凋零,所佔比重逐漸降至不具重要性,「網路新移民」(指網路興起後才學習使用網路進行社群活動、金融交易者)正成為FinTech的主力客戶,也促成FinTech的壯大與成長。至於「網路原住民」(指從出生就由「平板『保母』」照顧長大,連網是生活不可或缺者)將是銀行業未來的主力客戶,而且將是FinTech的重度使用者,傳統銀行應及早因應。
因此,金管會開放金融業得以投資FinTech相關事業,甚至可以全資擁有,對於國內金融業者而言,在客戶方面,可以將「網路新移民」與「網路原住民」以FinTech緊緊擁抱,至於對「網路外星人」仍可以提供臨櫃的溫馨服務,亦即對於現在與未來的客戶一個也不放過;在業務上,藉著虛實整合,甚至可以開發出更多的新種服務模式,從而發揮1+1大於2的綜效。誰說老狗一定學不會新把戲呢?(工商時報)
2015年06月16日 04:10 工商時報
主筆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