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共享經濟的何去何從?

黃國峯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兼任國立政治大學主任秘書

(本文刊登於創友會會刊創刊號,pp.16-17)


2013年經濟學人介紹「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ics)概念後,共享經濟改變全世界的經濟活動與商業模式,UberAir B&B的成功更是推波這股共享經濟的風潮。許多企業是更積極投入這塊新興經濟趨勢,過去幾年來,在中國大陸掀起一股共享經濟的投資風潮,例如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等,許多國際級的創投(例如紅杉資本等)亦對這些共享經濟的新創企業趨之若鶩,無不給予很高的評價與期望。然而2017年底,隨著中國大陸6家共享單車陸續宣告破產結束營運,共享經濟的迷思逐漸浮現,姑且不論共享單車所造成之市容亂象,共享經濟帶給人類社會的價值值得我們探索與深思。
 本文針對共享經濟幾個重要概念深入探討:
 

第一,從價值創造的角度來看:
 
傳統經濟社會在於鼓勵價值創造的形成,人們從事產品製造與服務的提供,不外乎是滿足終端消費者的需求,當終端消費者對於產品與服務的評價高過於其購買價格,代表消費者願意購買該產品或服務的動因大增,故因此鼓勵廠商提供創新的產品與服務,以增加產品與服務的價值,進而增加消費者購買意願。故在傳統經濟概念中,對於創新而創造出新的價值是有積極鼓勵的意圖。然而,在共享經濟中,商業模式的創新與價值的再運用是被重視的,例如UberAir B&B,在妥善的安排與運用下,被賦予新的價值,或更精準的來講,是讓其價值再運用。因此,價值的再運用與價值創造是共享經濟與傳統經濟的主要差異,而價值再運用意味著整體社會的創價總和並沒有增加,而只是更有效率的分配已既存之價值。舉例來說,傳統經濟中農夫栽種稻米會創造出新的稻米產量,而共享經濟比較像是將倉庫中的稻米拿出來分配給需要的人。
 
第二,從創新的角度來看:
 
承第一點所論述,共享經濟著重在價值再運用,故會在商業與營運模式、以及管理與制度有所創新,如此一來,企業可能會因此比較不會提出對於人類社會有新的價值之突破性技術或產品創新,漸漸地,人類社會的突破性技術或產品創新之動因有可能會因為共享經濟的概念所抵銷,當然因應新的商業模式有可能新的科技應用也會被發展出來,不過這樣的創新是因應商業模式所誕生,在本質上,不是為了滿足終端消費者未被想到的需求而創新。舉例來講,共享計程車所衍生的付款機制與運算軟體,是為了解決新的商業模式所開發出的軟體或制度,消費者並未有新的需求被此技術或產品創新所滿足。
 
第三,從餘裕資源共享的角度來看:
 
2013年經濟學人的定義中,共享經濟應運用餘裕資源來達到共享資源之概念,例如Uber的閒置之使用汽車時間,或Air B&B的閒置房間,這些共享經濟的概念將閒置的餘裕資源做合理的分配,達到雙贏的目標。然而,有些應用共享經濟的概念並非將閒置資源再分配,而是製造新的資源來達成共享經濟的概念,例如共享單車或共享雨傘,這些單車與雨傘並非是閒置的餘裕資源,而是為了達到此商業模式而所新製造出來的。這樣的共享經濟的作法已經偏離原先共享經濟再分配餘裕資源之美意。
 
最後,從所有權與使用權的角度來看:
 
目前許多共享經濟的概念主要是強調使用權替代所有權的概念,例如共享單車,其實就是傳統的出租單車的概念,汽車租賃亦是相同的例子,強調使用權概念,不過先前單車出租或汽車租賃公司必須自行準備場地來停放汽車或單車,因而增加成本,但共享單車卻藉著共享經濟的概念,讓單車無償停放在路邊街角的任一個地方,這些企業省下大筆的土地租金成本,卻也造就市容亂象的產生,間接侵犯到一般用路行人對道路的使用權,讓共享經濟使用權的美意大打折扣。
 
綜上所論,價值創造的經濟應該還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主流經濟理論,創新是帶領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原動力。而共享經濟也會持續存在,它可以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分配餘裕資源,但不應侵犯到公共財的使用權。即便如此,共享經濟還是有獲利模式待驗證的疑慮,許多投資人(包括私募基金與創投基金)在未驗證其獲利之商業模式前即大舉投資這些共享經濟,其實是承擔極高的風險,大家在對共享經濟發展保持樂觀之餘,應該檢視其是否有助人類社會進步之貢獻。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專訪/排隊美食代購 「卡個位」執行長王耀誠排出商機

▲「卡個位」執行長王耀誠外表斯文、談吐幽默。(圖/王耀誠提供,以下同)
記者黃稜涵/專訪
「要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一位新創公司執行長的真心告白,「卡個位」公司主打「省下排隊、慢慢生活」,專門代購熱門排隊美食,看似簡單,背後卻藏著無限功夫,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出錯,才能將熱騰騰的美食準時送到顧客面前,高品質高效率的服務態度,讓它僅僅半年就在網路上闖出知名度,更讓人驚訝的是,待人謙和、凡事親力親為、腦筋動得相當快的執行長王耀誠,今年才剛滿26歲
王耀誠畢業於台大法律系、政大國貿所與義大利博科尼大學商學院,頂著高學歷的他要找到高薪工作並不困難,但卻選擇走上創業這條不歸路,「就是個傻子和瘋子」王耀誠用這句話來形容自己,笑說一年半來沒領過薪水,全部都奉獻給公司了,也沒任何物慾,因為看到東西都會自動換算成廣告預算。


創業起頭難 花一年時間才確定方向
創業初期,王耀誠訂定2個方向「發現」與「預訂」,一開始先以「發現」進行,想法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賣,當時還沒有蝦皮、圈圈等行動店商購物平台,但測試過後發現消費者有個共同的疑惑,就是「現在要幹嘛」,消費者會不清楚下一步該怎麼做,因此改往「預訂」進行,在試營運時期,代買星巴克買一送一活動時,接到大量訂單500杯,也終於讓他確定了方向。
2016年7月「卡個位」正式上線後,首先推出「辦公室午餐代購」,但不如預期的人潮,單量時好時壞很不穩定,直到9月推出「台北必排早餐」,讓卡個位一夕爆紅,訂單接到手軟。王耀誠從午餐代購中觀察到產品選擇過多,反而讓消費者找不到目標,因此早餐只鎖定名店,阜杭豆漿、豐盛號、陳根老茶都是他的頭號目標。
原以為一切準備就緒,沒想到推出早餐的第一天,王耀誠就上了一堂震撼教育。有間公司訂了15份豐盛號早餐,但第一天手忙腳亂,錯估了排隊時間,整整遲到40分鐘,更慘的是,還發生飲料打翻、拿錯產品等失誤,其中一份是大老闆要的素食餐點也沒拿到,趕緊用最快的速度到附近再買一份,這筆單近2000元最後由卡個位買單,這堂震撼教育也讓他秉持一個原則「絕對負責,只要是卡個位的錯就會賠」

▲「卡個位」鎖定名店家推出「台北必排早餐」,讓顧客不出門、不用排、不流汗就能享用排隊美食。
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用「信任感」說服名店家合作
「每天都像在打仗,真的很可怕!」光是阜杭豆漿一天就有30張訂單,早餐配送時間是8點到11點,專屬管家要一大早就要去排隊,並在3小時內點餐、取餐、配送完成,王耀誠說每天都在挑戰不可能的任務。他思考著,要如何才能讓這些名店家願意跟他合作,在跟老闆聊天的過程中,他發現這些老闆在意的不是錢,而是穩定的服務流程,需要一起成長,能夠長期合作的夥伴。
「排隊隊伍裡10個裡卡個位就占了6個,店家們應該都會背卡個位的統一編號了」王耀誠說卡個位用最笨但也最直接的方式,讓店家對他們印象深刻,店家從幫忙留食物、先收訂單、成立訂單系統,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後,最後才談到合作,慢慢培養的默契與信任感,讓彼此都非常放心,甚至連簽約都沒有。
其中,讓他最感動的是陳根找茶的老闆,他說老闆看到卡個位的管家們不管日曬雨淋都準時報到,決定要給年輕人一個機會,跟卡個位合作。有排隊的客人看到卡個位直接拿食物就走,就說他也要先打電話來訂,這時老闆跳出來說「我們不接受任何訂單,要訂就去找卡個位」

▲「省下排隊,慢慢生活」王耀誠帶領專屬管家們,要一起改變台灣人愛排隊的文化。
改變「台灣人愛排隊」文化 就從卡個位開始 
對於專屬管家的訓練,王耀誠可說是相當得心應手,身為夜市小孩的他非常理解底層工作的辛苦,而曾擔任元老級uber大使的經驗,使他擁有「圓潤溝通、化解對立」的絕活。「起得來、不吵架、慢下來」是他對管家的三大要求,管家對他而言,不只是兼職人員,而是一起改變世界的夥伴,因此培養出來的管家使命感高、責任心重、應變能力強,甚至驕傲的說「只要是卡個位的專屬管家,都是品質保證」
「當你走進辦公室看到想吃的早餐在桌上,你就會覺得這世界好像有點不一樣」王耀誠強調,卡個位的定位不在「外送」,而是「買時間」,他將時間規模化,讓客人不浪費時間就能吃到想要的食物,也希望透過卡個位,讓每個人能瞭解自己對吃的喜好,不要根本都不知道好不好吃,就一昧跟著排隊,他希望「台灣人熱愛盲從排隊」這種文化能夠被改變。
從發想、成立、到現在一年半的時間,王耀誠給自己打了75分,他說自己絕對是個好員工、好主管,但還在學習怎麼當一個好老闆,在他的計畫中,卡個位的規模應該比現在高10倍,創業比他想像中的更累、更苦、更艱辛,但靠著一股傻勁和信念撐著,他要和他的偶像邱吉爾一樣「Never give up!」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牛醫師賣牛奶 小農鮮乳出頭天

刁曼蓬
Web Only
                           
龔建嘉的名片正面是獸醫師,背面則是印著「小農直送」鮮乳坊的發起人。要做大型動物獸醫師的志向,是他雙重頭銜的起源。
1985年次的龔建嘉,大學、研究所都讀獸醫。記得大三那年,看著同學們皆往貓、狗等伴侶動物(家庭寵物)的獸醫行列跑,反而是一直以來地球上飼養最廣大、最需要獸醫師照顧的大型經濟動物,如豬、牛、馬等被視為冷門。
面對未來的就業取向﹐他反思,要與大多數同學一樣做個城市寵物的獸醫師嗎?多他一個少他一個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他要成為牛醫師?

台灣經濟動物以雞、豬為主,就獸醫專業來看﹐多屬群體防疫、實驗治療,很少單體治療。惟單價介於新台幣10萬元的牛隻,會做單體診療、如開刀等,相對有趣;再加上父母家人都屬牛,大三、四﹐龔建嘉把興趣專注在乳牛研究上。
但是台灣現今大型動物獸醫課程相對闕如。在研究所進修時﹐龔建嘉才得知一位從台大退休、但仍然授課的蕭火城老師﹐是獸醫系少數專研大型經濟動物的老師。
他主動拜師求教﹐但遭回拒。因為蕭老師感慨,在教學生涯中看到真正對大型動物產業有興趣﹐且能持之以恆的學生不多;為了不浪費時間﹐遂拒絕所請。
龔建嘉不放棄、再三央求,終得蕭教授首肯﹐跟隨其到農場實習,經常一早6點就出門﹐晚上才收工,出診結束後,再進研究室工作;前後超過兩年。畢業後,成為國內少數未滿30歲、可以獨立出診的大型動物獸醫師(國內大型動物獸醫師只有二、三十位,年齡多在50歲以上)。
就業之初,龔建嘉先在乳牛營養品公司任獸醫師工作,接著至美國康乃爾大學短期乳牛營養學課程進修。回國後,家在台北內湖的龔建嘉,直接到南部牧場,擔任全職獸醫師。他發現台灣現有500個牧場的酪農產業,遭遇許多瓶頸。
龔建嘉與黃老闆 (鮮乳坊提供)

台灣酪農的瓶頸

第一,氣候變遷造成乳牛飼養的困難。原來乳牛怕熱,最適溫度為攝氏15度,隨著氣候變遷,夏季越來越長、動輒攝氏36~7度高溫,牛隻緊迫、影響進食,精神差、泌乳降低、營養不夠、容易罹患代謝性疾病。
第二,人力不足,從業人口老化,現有法規不得申請農業外勞,不論技術(獸醫、營養)、管理(牧場環境、分群等)、基層(擠奶、放草、清洗牛舍)等牧場人力都不敷需要。
第三,產銷與收購機制僵化。長時間來台灣乳品市場為3家大型乳品廠把持,生乳收購價格,由產官學每年議定一次;不管牧場管理、牛奶品質,全按照統一價格,未能反映酪農的真實狀況。對管理良好的牧場而言,努力與付出不成比例,阻礙年輕一輩的投入。就消費者而言,喝到的牛奶,收購來的牛奶是混合處理,並不能確認牧場來源與品質。
龔建嘉思考變革酪農產銷體系,走訪歐洲、日本乳業,發現德、日超市許多琳瑯滿目的獨立品牌。他決定從零售端為酪農建立銷售平台做起。惟囿於乳品網路訂購推不動,以及牧場飼養水準不一,未竟全功。
龔建嘉仍不死心,掉轉從源頭著手,規劃建構一個由獸醫師把關、優良牧場飼養、有身分證的牛奶品牌。
他找到大學時就認識的豐樂牧場合作,「牧場負責人為中生代,技術導向、對其飼養水準很具信心,但是自有品牌發展有其困難。」

牛奶怎麼群眾募資?

當了5年全職獸醫師的龔建嘉,對酪農深入了解與滿腔熱情外,欠缺創業經驗與資源。
就在這當口,1990年次、已有3次創業經驗(協助有機、小農產品銷售網購社會企業)的郭哲佑,他們在頂新發生食安風暴前後,以「單一乳源(牧場)、沒有成分調整、公平交易、獸醫與酪農合作的牛奶」為訴求,用預購牛奶、公開集資。3個月時間,集資新台幣608萬元。
當時目標為新台幣100萬元,在第二個月達到300萬元時,反而壓力大增,開始找夥伴成立公司,思考如何找加工廠、銷售通路等。龔建嘉、郭哲佑、加上一位國中同學林曉灣,3人集資300萬股本,台灣第一家由酪農與獸醫師聯合品牌的「鮮乳坊」成立。
年齡平均不及30歲的創業團隊,人生的字典中沒有退縮、膽怯等字眼。
2015年5月「鮮乳坊」開始運作。在鼓勵青年創業的「時代基金會」的協助下(免費提供籌備地點),說服台農鮮乳廠代為加工,籌建物流、倉儲冷藏,用股本半數購買第一台運送車。
週末假日全員到市場指標的微風廣場超市,進行試飲,並從有機店、藥房、補習班等非傳統通路進軍。7個月的時間,營業額將近3000萬元,反映市場對「獸醫師與酪農結合」的品牌理念的認同。
2016年,持續挺進;龔建嘉把握機會與大眾分享「鮮乳坊」理念;第2家嘉明牧場加入陣營,「鮮乳坊」旗下乳牛達1000頭,每日有7噸供應量,市佔率0.8%。負責業務的業務通路的郭哲佑,也於2016年底打開「全家」小包裝210cc的通路。
目前龔建嘉一個星期有5天在中南部牧場,持續在源頭擔任獸醫師的工作,有兩天的時間北上處理「鮮乳坊」業務,幾乎全年無休,但龔建嘉在公司僅支薪1萬9千元,因為他還有獸醫師的收入。
他們將盈餘回饋給牧場(高於公定收購價20~30%),牧場增加的收益可以用於改善環境,如裝設地墊,風扇,讓牛舍環境改善。其餘盈餘則全部砸在員工教育訓練、大型獸醫師復育計畫。龔建嘉指出,「鮮乳坊」除了商業模式的架構,也是社會企業。
寓言裡賣牛奶的小女孩打翻牛奶最後換來一場空,「鮮乳坊」這群賣牛奶的年輕創業者,沒有空想,持續健全物流和營運系統,小農鮮奶走出新的路。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從不喝鮮奶到共同創辦「鮮乳坊」:郭哲佑用「破壞式創新」,打造獨一無二的鮮奶品牌

 

鮮乳坊的共同創辦人郭哲佑,總是穿著球鞋、T恤活像個大男孩的模樣,令人想不到的是,每次出場總是隨身帶自家鮮奶的他,其實自大學開始便莫名得到乳糖不耐症,而不太能喝鮮奶。

社企流

然而他與團隊憑著對酪農產業的關心,和創業的熱情,讓「鮮乳坊」在一次群眾募資的計畫中脫穎而出,並成為台灣首個藉由群眾募資成立的鮮乳品牌。

從一般創業跨到社會企業

雖然今年才26歲,但郭哲佑早在鮮乳坊之前,已有多次的創業經驗,高中時便開始經營網拍,大學時則因玩線上遊戲,而開始操作虛擬寶物的買賣,他表示:「當時狀況好的時候,月收入最高有十萬元。」然而,一次投資失誤,讓他嚴重虧本,也暫緩創業腳步。
當時他正好在學校修一門社會企業的課程,老師帶著那堂課的學生們一起去雲南做偏鄉服務,「那件事對我來說改變意義非常深」,郭哲佑感性地說,「去了才發現雲南的狀況比台灣差很多,但是卻有更活躍的公益組織和社會企業。」
他形容自己「回來後像變了一個人」,開始大量修跟社會企業相關的課程,不再只關注「如何賺錢」,而是希望兼顧「做好事」。大學畢業後郭哲佑先後參與了兩家社會企業的創辦,一家是「17support(社企一起幫)」 ,另一家則是鮮乳坊 。

佈局非典型通路 鮮乳坊走「破壞式創新」

談起自己的個性,郭哲佑自認從小就是比較叛逆的學生,總是喜歡挑別人不想做的事情來做,因為他認為這樣才能學到一些別人學不到的東西。這項特質也反映在他與另外兩位夥伴龔建嘉、林曉灣所共同創辦的鮮乳坊上面。
他以「破壞式創新」來形容鮮乳坊的商業模式,舉例而言,「一般的鮮奶品牌用冷藏車運送鮮奶,我們卻是機車加上工研院專利保冷技術;一般的販售方式在實體店面,我們卻是藉由網路。」
鮮乳坊目前的商業模式,其實是團隊歷經無數次的碰撞和跌倒才摸索出來的。郭哲佑進一步說明,鮮乳坊的商業模式其實經歷過許多改變:第一階段,以B2C(企業直接與消費者交易)為主,但後來團隊發現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沒有預期的高,再加上運費高昂導致成本提高,因此在第二階段,改以B2B(企業直接與企業交易)為主,團隊選擇與「非典型通路」合作,例如補習班、藥局、健身房、文具店等,這些原本消費者不會想到可以買到鮮奶的地方。

社企流

「非典型通路的店家會更願意幫你跟消費者解釋產品背後的價值,而且在那裡是沒有競品的,不會同時3、4家鮮乳一起賣,消費者更能因為品牌理念而長期且穩定的支持」他解釋。而今年年底與全家便利超商的合作,則是開始回到B2C的嘗試。
郭哲佑表示,目前鮮乳坊在B2C的營收佔總金額的20%,B2B則佔80%;而其中非典型佔約60%,典型通路則佔40%。目前合作的廠商有600間,有高達400間屬於非典型。

運用群眾募資 與「奶粉」一同改變世界

消費有可能改變世界嗎?對於短短2年內,已發起2次群眾募資(以下簡稱群募)的鮮乳坊來說,答案或許是肯定的。藉由2次群募,團隊由原本的成員3人壯大到目前的28人,已經合作過2個優良的小農牧場,培育2名大動物獸醫師,並擁有超過2萬5千名訂戶。
郭哲佑不諱言表示,團隊未來還會想繼續做群募,「因為這是與消費者溝通的好平台,它甚至比社群網站或發電子信更有用」。
鮮乳坊在臉書上把支持者稱為「奶粉」,而郭哲佑認為,來自群募的「奶粉」大多是出於情感認同而支持。因此鮮乳坊團隊也把他們塑造成夥伴的角色,在推出新產品前都會詢問「奶粉」的意見,也會特別為他們舉辦私密型的活動,讓「奶粉」能夠一起陪著團隊成長。
「我覺得這是當時群募後,所累積下來的群眾力量。」郭哲佑感性地說。

當「鮮乳」遇上台灣宅配亂象

今年12月底,鮮乳坊開始進入全家開賣小瓶裝鮮奶,讓消費者更容易取得好品質鮮奶。然而看似一帆風順的背後,團隊也經歷過不少挑戰。
郭哲佑坦言,第一個挑戰就是「台灣的物流環境相對不夠完善。」他舉例,今年11月由媒體揭發的台灣宅配亂象,就指出「低溫宅配不見得全程低溫」這個業界問題。因此當團隊與第三方物流合作時,就會比較擔心溫度控管的品質。目前他們已在台北、台南與高雄找到合適的物流單位,也與工研院合作冷藏物流技術,把關物流運送的溫度變化。

社企流

即便已經有過許多創業經驗,郭哲佑仍認為自己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因此鮮乳坊今年參與了社企流iLab育成計畫。他認為社企流根據創業家的需求,量身打造個人化的課程,是他覺得收穫最大的地方;同時,在其他創業較前段的團隊中,看到自己剛創業時充滿熱情的樣子,令他回想起創業的初衷。

「不只是小農,更是好農」

談起鮮乳坊的下一步,郭哲佑滿懷希望地說,近程是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販售,中程則是第三個牧場的擴張與副產品的開發,至於遠程,則是希望帶動酪農產業的前進。投入鮮乳坊的一年半中,他表示很慶幸看到生乳收購價提升,以及更多酪農跳出來自創品牌,「以前全聯只有5至6個(鮮奶)品牌,現在有十幾個」。
他認為這個現象顯示,台灣社會對於小農的接受度提高了,但也認為鮮乳坊想推廣的「不只是小農,更是好農」,例如以乳牛獸醫專業協助酪農把關鮮乳品質,同時培育更多的獸醫師等等。
「我們知道自己做到了某些當初想做到的事,也希望能把這些事情延續下去,讓更多的獸醫師加入,達到更高的收購價格與更好的品質要求。」郭哲佑道。
採訪方結束,郭哲佑便馬不停蹄地再次踏上遍及北中南各地的業務行程,看來他與團隊的鮮乳革命,至今仍未停下腳步。

特別企劃:社企創業家的一日都在做什麼呢?


社企流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台灣新創系列1】盲旅,給你一段未知旅程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綜合報導
你對旅行的想像是什麼呢?是寫滿小冊子的旅程規劃、盡興遊玩?還是隨遇而安地走走看看、享受人生?
「怎麼旅行」或許是取決於每個人個性上的不同,但,一段在出發前都還不知道要去哪兒的旅行,相信大部分人都還未曾經歷過。
台灣新創團隊「盲旅」,就是要將「未知」帶給旅人們,徹底改變旅行的樣貌。
【你曾經聽過「盲旅」嗎?】
「盲旅」,是一種新型態的旅行體;一段在出發前,不知道要去哪裡的旅程。
旅人們需依據盲旅團隊的行前心理測驗,找到適合自己的旅程。只要在出發當日到指定地點集合,並在該地點領取「盲旅包」後,即可拿著準備好的住宿與行程指引,依照「盲旅書」展開旅程。
「盲旅」改變了人們對旅程的想像,「一段在出發前,不知道要去哪裡的旅程」,會是怎樣的呢?先來看一段概念片吧。

【盲旅實際的運作方式】
說到這裡,盲旅還是很抽象嗎?盲旅執行長Kuma簡單地為我們介紹了運作方式,「簡單來說,每趟旅行,你可能都無法了解明確的Detail。」
旅人們唯一知道的就是,出發/結束時間、旅行的地點,但卻無法知道旅程中會遇到什麼、當天的旅伴會是誰。
旅人要先上網選擇時間(日期)、人數,而在此之前,旅人們還必須要先完成一個「心理測驗」,透過心理測驗讓旅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段旅程」,旅人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靜謐」、「藍色」、「大海」,那麼,盲旅就幫你安排。
Kuma說,「有點像是透過這個心理測驗,讓人覺得自己跟這個行程是有媒合的。」這種未知感、心理測驗,是不是非常吸引人呢?彷彿你真的必須去走一段路,一段適合自己去完成的旅程。
20161101a02a05
(出發當天會拿到的盲旅包!裡面有各式各樣在旅途上能派上用場的神秘東西!還有一本盲旅書指導旅人們的去向~)
Kuma表示,「出發前七天會收到旅行管家的來信,那上面可能會寫說,這趟行程我們建議你帶「泳衣」,建議你帶什麼樣的東西、穿什麼樣的鞋子,如何準備你的行李。以及當天的集合時間、地點。當旅人到了當天的集合地點,例如說一家機車行,那旅人就可能從機車後座中,掏出「盲旅包」,接著他就能開始體驗他的行程。」
看完影片和解說之後,是不是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呢?就像是依照著藏寶圖去找尋寶藏一般,這樣新穎的點子又是從哪兒蹦出來的呢?
【盲旅的團隊故事】
盲旅,2016年由政大廣告系學生發起,目前已成立公司。成立盲旅的目的在於「將台灣更多美好與不美好的議題、故事,帶給更多人知道。」並將「未知」元素帶入,期待旅人能夠放下心中成見,體驗團隊所設計的出乎意料的旅程。
「盲」一字,是期許旅人們放下成見,跳脫一成不變的生活,享受未知
執行長古佳玉(Kuma)表示,其實盲旅的概念來自於他們的「畢業製作」,而盲旅的團隊都來自政大廣告系,他們在這場畢業製作中,試圖將想法和創業結合起來,於是盲旅的概念就這樣誕生了。
20161101a03a05
(畢業製作團隊)
盲旅的概念尚未成形時,團隊成員們想過更多好玩的事,像是台灣版的Couchsurfing(沙發旅行、當沙發客),但在台灣要讓別人住進家裡,接受度並沒有那麼高,於是盲旅團隊又想,如果只是單純的吃一頓飯,和陌生人聊聊呢?
後來,盲旅團隊發現「旅行」可以將這些全部都放進去!當沙發客時,旅人往往能體驗到與「正規旅行」時不一樣的經驗,或許和當地人徹夜暢談歌唱、或許吃到當地神秘私房料理、或許找到一方未知秘境──
「讓旅行可以更加深度思考、能以更多的方法去紀錄旅行的感覺,就是「盲旅」的目的。」
盲旅執行長Kuma表示,他們當時知道這些想法「很好玩」,但致命傷就是缺乏「商業模式」,很難真的賺到錢。就算真的有商業模式,也只能使用一次性的收費方式,而他們真正想要的是「創業」。
「有時候你也不要跟我講要去哪,我只是想走、我只是想「離開」現在這個環境。」Kuma笑得很開心,說出大部分人想要「一走了之」時的心聲,的確,有時候一趟旅行,從開始規劃到付諸實行,真的歷時長久(若是想要這趟旅行完美的話)。
「想想看,你拿著車票、拿著住宿券什麼的就走,」Kuma雙眼發光,「用這樣,更好玩的方法去旅行,到在地人家中吃一頓飯,這些,不都可以在盲旅中發生嗎?」
20161101a04a05
(產品開發過程困難重重,還被狗咬><但盲旅也跟著這樣一步步誕生茁壯!)

【一個盲旅,各自表述?】
當然,前面介紹完了盲旅的概念之後,想必讀者們心中也浮現出各式各樣的概念了?但有時候想像空間太大,也是一種困擾!
在盲旅誕生的過程到現在,團隊遇到的最大困擾,就是「想像空間太大了」。有些消費者甚至以為,盲旅是一種「室外版的密室逃脫」或者像是「綜藝玩很大」的形式。
旅人們,或許想要放鬆;或許想要刺激、冒險,每個人想要的旅行都不同,要怎麼滿足旅人們對於盲旅的需求呢?
「我們必須要去經營盲旅的神祕感,但同時我們又必須要講清楚它的經營模式,」Kuma苦笑,「我們有計畫採納旅人們的意見,規劃要做『分流』。」
Kuma表示,盲旅尚未定型,並不排除多元嘗試,「可能以後會有「經典盲旅」:來這邊就好好享受一趟旅程;或像是「活動性質」的,可能就是有一天半的活動,是真的有些闖關、真的有一些綜藝玩很大的想像在裡面(笑)這是我們正在解決的最大挑戰。」
【廣告系學生怎麼處理會計問題?】
盲旅已經成立了公司,那麼就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公司經營的問題,一群剛畢業的廣告系學生,要如何經營一間正式的公司?
Kuma說,「其實在一些商業模式上,或是會計啦、法律啦,會感到有點吃力。我們要自己去理解那些東西,又要實際操作。」
Kuma給自己一個12月的「底線」,在這之前,都是盲旅的多元嘗試時期,「例如真的可以嘗試綜藝玩很大的玩法,變成盲旅的一日活動這樣,有些是B2B、有些是B2C的方式。希望能在多元嘗試之後,拼湊出盲旅的價值、強項究竟在哪種地方。」
【旅人們在「盲旅」中的反應】
Kuma表示,盲旅團隊一直在思考「盲旅」到底可以給旅人們怎樣的東西,而在一場場盲旅之後,他們發現其實盲旅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它將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發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Kuma表示,有時候團隊的成員,還會「偷偷」跟著旅人們一起跑一趟旅程。「你可以偷偷觀察那些旅人在你面前翻那些盲旅書,或是你必須隱藏自己的身分(笑)但最後我還是會跟他們說其實我是盲旅的人。」
20161101a05a05
(旅人們拿著盲旅書~展開一段未知的旅程)
「盲旅書」會給予旅人們指示,例如,在早上10:40撕開這一頁,旅人們就會在內頁之中,看見要去哪裡吃一頓早餐;下午13:30撕開下一頁,知道要轉車前往哪裡。
Kuma回憶,「盲旅書可能會在你等車的時候請你聽一首歌,那這首歌其實跟我們最後一個合作單位有關。」聽到這裡,小編翻開那本盲旅書,發現還可以掃QR Code聽取該歌曲,是一本對旅人們而言非常友善的指引書呢。
「這趟旅程可能在最後要請你去唱英文版的卡拉OK,就是在一個菲律賓的小酒館裏面唱,那在等車的時候聽的歌就是幫助旅人們當下可以唱得出來這樣。」
然而,旅人們真的都可以接受在滿是外國人的小酒館開口唱歌嗎?這當然不可能,有些較為敏感、討厭未知的那些旅人們,他們的恐懼感又該如何解決?
Kuma表示,這一點他們也正在改良,要讓這本「盲旅書」帶給旅人們的期待感是大於恐懼感的。
「在一次一次的變更當中,我們最主要要調整的就是「體驗者設計」,也就是在哪一頁旅人必須得到什麼樣的資訊,讓他們可以很快樂地去玩這個行程。」
【交給七顆糖與三顆維他命解決】

其實就算是自己細心規劃了一兩個月的的自由行,旅程中還是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可能會發生一些困難或者開心的事情,這也就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吧。
盲旅在每一趟旅程中,為旅人們準備了「七顆糖和三顆維他命」,這是什麼意思呢?
Kuma解釋,「那七顆糖就是,這趟旅程我們保證你喜歡的一切東西,有70%我們會幫你準備好。像是年輕人最愛的就是,地點要夠神秘,因為夠神秘他才能和朋友說~你看,我去了一個這麼好玩的地方。如果盲旅打開來是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相信大家會生氣的(笑)」
盲旅將神祕地點、超好吃美食等這些「人們在旅行的時候絕對想要的元素」整理起來,變成70%你喜歡的東西。
那麼,另外的3顆維他命又是什麼呢?Kuma說,它可能是有一些議題性的,讓旅人們能在旅行的過程中,接觸或感受到以往所不曾關注的社會文化議題。
「之前我們也有做過「檳榔議題」,檳榔是在台灣稍微有點被帶點偏見的東西,那我們就真的帶著旅人去吃檳榔、採檳榔、還吃了檳榔大餐,因為檳榔其實是可以入菜的(笑)」
20161101a06a05
(旅人的檳榔照)
盲旅表示,之前和偏鄉合作、試圖將偏鄉議題帶進旅程時,有時候可能因為偏鄉的交通條件不好,需要旅人轉4次車,這3顆維他命,就是旅人可能無法一下子就接受,但卻是值得知道的事情。
不過,Kuma補充,那3顆維他命也有可能是比較Soft的議題,她表示先前盲旅曾安排一條花東的路線,主題叫做「無畏」。
旅人們在尋找秘境時,總會懷疑這個人煙稀少的地方,真的是我要找的嗎?會不會是我走錯路了?我該繼續走下去嗎?
Kuma說,「可是在最後,這個旅人會發現一個地方,前面是180度的海洋,身後是180度的山景。」她說在這趟旅程中,這3顆維他命就是「無畏的勇氣」,幫助旅人們深入尋訪秘境。
【台灣民間創業力強,但法規卻跟不上,綁手綁腳】
盲旅成立至今可說是「剛出生不久」,但團隊卻已感受到台灣法律對於新創企業的「綁手綁腳」。
Kuma表示,其實台灣的「民間創業力量很強」,像是旅遊新創圈就有自己的團隊、組織,一般新創圈也有很多加速器;「還有就是像我們現在的這個地方,就有點像是台大的育成中心,還有像是我們自己的政大也有育成中心的計畫可以去申請,」Kuma說學校、指導老師也都很鼓勵創業。
「只是我自己覺得有一件事情很Suffer的地方就是,台灣現行有很多法律其實已經「不合時宜」,例如像我們新創旅遊這個形式,可能不過夜的情況下我們就只是一個體驗活動,但他們就會說,你們要辦這個東西就要有旅行社的執照。」
盲旅表示,他們必須在現行法規之下,花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去符合這些法規。這些法規又不符合現在的旅遊新創圈需要的樣子,這反而變得很綁手綁腳的。
Kuma說到這,顯得有點無力,「像我們想要去一些地方吃一頓飯,旅行社可能就會問,「有餐飲執照嗎?」但是有餐飲執照就不好玩了嘛!一定要是那種私房廚房那種才好玩啊~或是去一個透天厝改造成民宿的地方,我們覺得很好玩啊!但就被問「有民宿執照嗎?」
Kuma說,他們相信政府會規範這些東西,都是要保護消費者的,但法律有時卻對新創企業綁手綁腳的,他們必須花大把的時間、力氣、成本想辦法在法律、風險、保險之間取得平衡,保障消費者的同時也讓自己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盲旅的辦公室位於台大車庫育成中心,除了盲旅之外,尚有為數眾多的新創團隊聚集在此,一走進去,就好像是進入一個大型社辦一樣,桌上擺滿了紙張、文具、筆電,年輕人們在這個開放的空間中相互激發出各式各樣的新奇點子。
台灣民間的新創力量正如Kuma所說積極且豐沛,期盼台灣的政策與法規盡速適應外界的快速變化,方能不成為創新力量的阻礙,甚至能為他們提供一些更加友善的協助。
關於盲旅
盲旅,是一種新型態的旅遊方式。在完成行前測驗並報名付款後,只須在指定地點與同行夥伴集合、領取盲旅包,即可依照盲旅書指示,展開一場出乎意料的旅程!
﹥官方網站BlindTour 
﹥盲旅Facebook
﹥一分鐘瞭解盲旅怎麼玩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深度體驗臺灣之美,ZOBA走吧!

深度體驗臺灣之美,ZOBA走吧!

 
ZOBA走吧共同創辦人:沈辰禧
採訪、攝影、撰寫:Unbiggie 小人物編輯 劉子衡
圖片提供:ZOBA 走吧!
場地提供:ImPerfect Cafe
     富有對臺灣土地的熱情,希望能透過深度旅遊發現臺灣的美,同時也希望能對臺灣社會有所貢獻。
他們是,ZOBA 走吧!
     筆者這次採訪了ZOBA團隊的創辦人之一,畢業於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沈辰禧。

全班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一起創業!

      ZOBA的原型在政治大學企管系黃國峯老師開設的「翻轉創業」課程中慢慢建立。沈辰禧說大四上從歐洲交換回來以後,就對於導覽業和深度旅遊有興趣,而在大四下選修了「翻轉創業」,這堂課並沒有課程大綱可以依循。每個禮拜上課時,老師都會請各組報告每週進度和遇到的問題,透過老師和全班同學一起腦力激盪,以「做中學」的方式,解決各組創業遇到的困難。
     一開始還沒有太多資源且經驗,ZOBA團隊決定先找一個熟悉的地方,開始著手規劃路線、收集素材和在地故事等,並透過互動式旅遊開始累積經驗,作為雛形,而這就是台北城路線的登場。
     因緣際會下,ZOBA團隊到了桃園市復興區的高義蘭部落。除了有好山好水和美景,高義蘭部落也有新鮮的蔬果、原住民文化資產及在地故事,這些都是ZOBA團隊選擇高義蘭作為第二條深度旅遊路線的重要原因。
zoba1

ZOBA團隊,熱愛旅遊、對臺灣土地有熱情

     不同於傳統旅遊業的行銷手法和經營模式,ZOBA團隊的共同創辦人大緯一開始進入高義蘭部落時,並不是直接談合作、談生意。因為重視文化、喜歡當地環境,大緯跟著當地居民一起生活,除了學習原住民技藝、聊部落故事和了解部落文化,他也學習泰雅族語,希望能更貼近當地居民的生活。不管是走吧團隊或辰禧、大緯,他們都希望能跟高義蘭部落的土地和人民變成朋友,彼此合得來且有互信的基礎,才開始談後續的合作模式。
zoba
     至今已有上百人次造訪高義蘭部落,每個禮拜都有穩定出團。今年過年寒假期間,幾乎可以一週出兩到三次團。造訪的大學生及家庭都在網路上留下對ZOBA深度旅遊的滿意評論,認為ZOBA讓到訪的遊客都真實體驗到了當地生活!與沈辰禧聊天的過程中,可以強烈感受到他「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對於高義蘭部落,他認為「要保護環境」、「保留傳統」;對於整個社會,他也對自己有所期待,希望能對社會有付出。因此,ZOBA也與企業合作,舉辦公益性質的活動,帶著育幼院的小孩一起出門深度旅遊!
     ZOBA的下一步計畫,也會開發新的旅遊路線,沈辰禧透露,ZOBA團隊正在考慮比較舊、有歷史文化、有故事的聚落或農村。ZOBA也會更進一步地與當地居民合作,例如將高義蘭部落美味、天然的蔬果,推廣至都市,讓更多人可以認識高義蘭,也透過蔬果將都市人帶往高義蘭。
12670479_1059116930797804_6474553769413304942_n
     除此之外,ZOBA也想過更實際地回饋當地居民,引進外界資源為偏鄉、偏遠部落、老社區翻新硬體設備、做建設,或者一起整理環境,透過CSR(Corporate Social P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的方式回饋社區和部落居民。沈辰禧表示自己未來也不排除成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農區再造、社區營造。
     儘管現在每週都有固定出團至高義蘭部落,但沈辰禧說每個月收到報表時壓力還是蠻大的。也要一直思考預算該如何分配,廣告預算有沒有實際成效。
     之前在開發客群時,發現已有許多旅行社穩定接待陸客團,且跟團者對於深度旅遊興趣比較低,比較難接觸。但在中國網站「知乎」上,還是有不少中國的自助旅客會被ZOBA深度旅遊的導覽文吸引而來。
     除此之外,許多交換學生也是目標客群之一。ZOBA下一步更考慮鎖定員工旅遊、員工訓練、學生出遊等族群。除了經營粉絲專頁,ZOBA也在不少國內的背包客、自助旅行人士等Facebook社團,透過介紹深度旅遊、介紹高義蘭的文章,打開知名度。
12512683_1059114714131359_913683613305845720_n
     沈辰禧談起在歐洲當交換學生的旅遊經驗,他認為臺灣的文化、景點、美景、食物都沒有比較差。只是臺灣並沒有仔細地觀察自身優點並加以推廣。現今遊客希望能吃到當地居民常吃、習慣吃的當地特產,而不是到了每個景點都吃或許精緻,但缺乏變化的菜色。
12928406_1157722694251804_3103135914361380906_n
     ZOBA也希望每一條旅遊路線,都能發展適合自己的深度旅遊,使臺灣深度旅遊更具知名度,甚至各社區、聚落、部落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發展觀光與深度旅遊,那ZOBA也可以功成身退。

市場就是你的老師

     創業到了現在也已經一年多,沈辰禧說創業真的有很多缺點,如花很多時間處理瑣事,或者一直改變策略帶來的挫折感;但也有一些非常吸引人的優點,他認為創業時,發揮空間相對大並且可以貼近市場,團隊快速成長的機會相對大,「市場就是你的老師」。他認為要從用戶端去思考服務的必要性、優劣,才能去除缺點、增加優勢,讓客戶穩定、黏著地持續使用服務。
     ZOBA團隊也與世新大學傳管系畢業製作團隊《WEEKEND》合作,5月13日到5月15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就可以看到囉!
     ZOBA團隊愛用工具:Trello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畢業即創業,專訪:Zuker 租客

畢業即創業,專訪:Zuker 租客

Zuker 租客創辦人:黃聖皓 Robyn
採訪、攝影、撰寫:Unbiggie 小人物編輯 劉子衡
場地提供:AppWorks 之初創投
zuker1
Zuker 租客致力於提供一個平台給有租房或出租需求的人,期許自身為「租屋客」的社群,強調案件素質有一定水準,並且有全景攝影和公開的評論機制。
這次訪問到的是Zuker 租客創辦人黃聖皓Robyn,了解他是如何找到需求、創立Zuker 租客,他又如何試圖在傳統租屋網中打造出自己的天地。

體會到臺灣租屋環境並不友善

Robyn在大學期間,為了幫自己接待的外籍buddy找到適合的租屋處,花了不少心思,也讓Robyn發現臺灣的租屋環境與房東對於外籍人士並不友善。
參與政大IMBA的商業提案競賽,發現外籍學生最迫切需要的資訊就是「租屋資訊」,賽後Robyn也與政大國際事務辦公室OIP合作,在短時間內,幫助46位外籍學生找到理想的租屋處。
Robyn說:「創立租屋平台『租客』後,希望能提供更多優質環境給所有居住在臺灣的人,不管是外籍人士或是臺灣人。」

找到對的團隊很重要,但孤獨必須自己承受

商業競賽後,Zuker初創立時經歷成員多次的變動,而現在已擁有三名工程師和多名編輯、業務、實習生。
Robyn說:「當成員有變動時,心裡總會有種『又只剩我一個人』的孤獨」,但是他認為只要找到對的人,適合Zuker的人,一切都會上軌道。
創業至今,Robyn說每次收到報表「壓力就很大」,但不管是供給端、需求端,都有越來越多使用者,顯示租客是「大家需要的」。

為了品質,一定要親自確認屋況、拍攝全景照、撰寫屋況文案

比起傳統老牌的租屋網,租客的網站介面不但簡潔、舒適,且富有設計感。透過新穎的網站界面,租客希望能吸引的是年輕房東,而且是好的房東。
傳統租屋網的案件良莠不齊,不但照片不符現況,而且相對保護房東,時常發生租屋糾紛。租客非常重視網站上「公開」、「透明」的評論,也因此好房東會更願意在租客網站刊登案件,而找屋者可以避免惡房東。
為了確保租客網站上的租屋品質,租客團隊會親自到現場確認房屋現況,並且免費提供「360度全景攝影」,不但讓想租屋的人更放心,也能省去房東的麻煩,並且加快房屋出租的速度!

12819169_454626694725900_8454172000765207995_o

下一步希望能打造更多Share House、共生住宅

從外籍人士的需求中, Robyn發現他們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要求,最基本的租屋條件就是家庭式房屋,需要有客廳、廚房等,不但有較大的生活空間,也能自己下廚。

Share House 一起享受生活的樂趣

Share House是一種新型態的租屋模式,不同背景或不同國籍的房客一起住在有較大生活空間的房屋,擁有更多的公共設施,如較大的浴室、客廳、廚房,甚至有會客室可以使用。
各國也有越來越多以不同興趣、工作為分類的Share House,除了單一房子,也有完整的共生社區。房客可能是數位創業者住在一起,或者是一群喜歡騎腳踏車的人,這樣的住屋形式,讓喜歡認識新朋友或享受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房客有更多生活樂趣。

不主動找房東,好房東自然來

以前為了快速增加租客的資料量,Zuker團隊也曾經在傳統租屋網上,一個一個聯繫房東是否願意到租客刊登資料,但Robyn發現,這些會使用傳統租屋網的房東,本身的心態也比較保守,所以不願意使用租客,也可能會有屋況不好的情形發生,所以後來便放棄主動找房東來租客刊登。
不主動找房東以後,出現不少房東因為其他使用者的推薦,而跟著來租客刊登,也因此資料量得以逐漸增加,但不變的是租客網站上的案件品質!
除了共生住宅,Robyn表示接下來可能會嘗試「極速刊登 Super Post」,在租客網站上另闢一專區,讓租屋案件只要刊登地點、價格、照片、敘述等,就可以快速上架,加快房屋出租的速度!

積極尋找資源,加入AppWorks第十二屆創業陣容

當我問Robyn加入AppWorks 之初創投第十二屆創業陣容希望可以獲得什麼時,Robyn說:「AppWorks不只可以提供辦公場地、會議室,還有許多軟體上的幫助,也能認識更多創業團隊,獲得媒體曝光等。」
新創公司常面臨尋找辦公場所的難題,而有了穩定的辦公場所,團隊能更具凝聚力。除此之外,AppWorks也提供許多課程與演講給當屆創業團隊,而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Jamie曾說過:「創業不一定要找到商業模式!」這句話也讓Robyn有同感,Robyn覺得「找到對的、有吸引力的事情,而能繼續堅持,這才是最重要的!」

員工眼裡的租客與Robyn

與Robyn訪談結束後,我訪問了在租客團隊中的亦瑩,她認為租客現在做的事情,能幫助到許多租屋人士,特別是容易發生租屋糾紛的大學生,以她自身的經驗,傳統租屋網因為沒有公開的評論機制,容易讓房東偷懶,不修膳屋內設施、租屋契約標示不明等,而租客能有效避免租屋糾紛。
關於老闆Robyn,她說:「我覺得他很堅持做對的事情。對於團隊而言,他會盡量分享資源給員工,也鼓勵員工一起聽演講、聽課程。」
Zuker 租客團隊愛用工具:Slack . GitHub . hackpad